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民生 -> 教育资讯
银川这两所学校生源为何回流
2024-03-28 08:42:06   
2024-03-28 08:42:06    来源:新消息报

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学生上声乐课。本报记者  韩胜利  摄

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学生上声乐课。记者 韩胜利 摄

    春林校区的学生进行板鞋竞速竞赛。 本报记者  韩胜利  摄

春林校区的学生进行板鞋竞速竞赛。记者 韩胜利 摄

    十三中与满城北街街道彩虹湾社区联合举办创意绘画活动。

十三中与满城北街街道彩虹湾社区联合举办创意绘画活动。

    十三中学生参加科技研学活动。

十三中学生参加科技研学活动。

    十三中各学科举行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。

十三中各学科举行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。

  银川市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坐落于掌政镇,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92人,个别班级的人数在10人左右。如今,这所学校学生人数已增加到156人。

  银川市第十三中学1974年建校,位于银川火车站附近。2015年,该校仅有664名学生。2020年,十三中被纳入银川市第六中学教育集团。教育质量上去了,学生人数最高时达1341人。

  农村学校、薄弱学校成功“逆袭”,是银川市不断缩小城乡、校际间教育差距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生动写照。

  这些写在文件里的政策,投射到一个小家庭,就是孩子不必再舍近求远追逐名校。在家门口的学校,有先进的教学设备,有学生喜欢的名师,还有看得见的未来。

  学校发展之变 名师团队交流轮岗   互联网教育资源全覆盖

  “今天习作的主题是《我的乐园》,要求介绍你的乐园在哪儿,是什么样子的,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,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?”3月20日11时,上课铃声响起,银川市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老师刘静走进四年级(6)班教室。

  她娴熟地打开智能黑板,登录宁教云平台,将备课内容上传到云课件。点击云课件后,讲授习作主题,指导学生写作文。随后,她又在平台上调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,点击搜索《我的乐园》习作资料,文字、图像、视频、动画等资源一一呈现,启发学生拓展思路。

  以前,该校老师使用触屏式黑板上课,讲着讲着,屏幕偶尔会陷入“卡壳”状态,有时要耗费半节课时间调试设备。从去年起,学校更换了7块智能黑板,借助5G网络,老师能随时点开云课件备课、在线调用资源授课,提升了教学效率。

  下课后,刘静为爱好足球的学生搜索少儿足球入门视频,学生顾顺凯看得很认真。该校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“课后服务”课程,开设了创客社、围棋社、科技社等课后托管课,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课程。

  2013年,春林小学加入兴庆区第三小学教育集团,成为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,实行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。第三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师资互派、资源共享、推进互联网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举措,促进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。

  “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老同志,帮扶薄弱学校责无旁贷。来到这所农村学校后,我探索实践,寻求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更有效融合的方法,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。”刘静是自治区级骨干教师、凤城名师。2020年,她从兴庆区三小交流轮岗到春林校区。

  随着刘静等名师团队的引进和壮大,春林校区的学生从最少时的92人增加到156人。“我们班有29名学生,老师能关注到每个人的学习情况。”刘静的学生陈果说。去年,了解到该校引进了刘静等名师,她从贺兰县转学至此。

  马羽彤家住掌政镇,距离学校约3公里,每天都要乘坐7路公交车到学校,但因车次少,间隔时间长,一度打算转学。此时,春林校区执行校长周存华了解到学校有50多名学生存在同样的问题,便主动联系公交公司,根据学生放学时间开设公交专线。同时,安排护学岗教师、保安引导学生乘车,彻底解决了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。马羽彤因此继续留在这里读书。

  周存华介绍,目前,该校的13名教师中,有9人是从兴庆区三小总校调来的,李瑞老师也是其中之一。“刚开始上课时,我发现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,不爱发言,便用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,扩大学生知识面,提高学习兴趣,使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中。在此执教三年,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学习、生活上的可喜变化,生源开始回流。”

  学生课业之变 作业少了实践多了 激发自主学习潜能

  3月20日9时,银川市十三中初二(3)班数学老师谢林坊打开手机,用美篇记录他组织的平面镶嵌主题活动课,这里收集了八年级学生创作的各种平面镶嵌图形。

  “这是我们年级张钰博同学创作的《几何世界的奥秘》,以板绘形式展现多种几何图形的独特之处;吴志卿同学负责本次活动的拍摄和剪辑,他非常善于捕捉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欢乐时刻;黄亚君和陈帅奇同学担纲美篇的内容创作与排版编辑。”谢林坊说,他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教学中,让大家自主领取任务,积极参与到学习中,对数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  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在谢林坊看来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,他采用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结合的形式,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特色活动。谢林坊风趣、高效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学生认可。去年,他的课程获得教育部“基础教育精品课”遴选“部级精品课”。

  2020年,十三中被纳入银川市第六中学教育集团。2022年8月,谢林坊从六中总校到十三中交流轮岗。在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,他注重课堂效率,根据每节课重点难点精简作业量,力图让学生做一道、会一类,减轻课业压力。

  “作业量减少后,我有了更多课外阅读时间。我最近在读《月亮与六便士》《猎人笔记》等书籍,不仅丰富了对世界的认知,还提升了写作能力。”初三(8)班学生刘梓杉说,除此之外,她还利用课余时间上绘画班,打羽毛球、排球。

  六中总校还为十三中输送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精细的管理模式。“以前,年级组各班班主任只管自己班级的事,现在,根据总校提倡的大年级管理理念,我们建立了‘年级工作组’模式,全面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工作,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解决,提升班主任全局意识和综合能力。”初二(2)班班主任仇海佳说。

  六中总校时常开展“同课异构”等教学研讨活动,为两校老师搭建展示自我、交流互动的平台。两校老师同上一堂课,共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。

  “近几年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,教学班从18个攀升到27个,学生人数从最少时的664人增长到最多时的1341人。”十三中副校长石勇介绍,2022年,该校在金凤区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中获得一等奖。

  因为看中十三中的教学质量,初二(2)班学生马欣蕾,选择了这所家门口的学校。“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,不仅放松了身心,还提高了学习效率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我还担任了班干部,为班级服务的同时,性格变得更加开朗,在学校里得到了全面成长。”马欣蕾说。

十三中学生在宁夏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。<br/>  受访学校供图

十三中学生在宁夏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。受访学校供图

    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老师上计算机课。本报记者  韩胜利  摄

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老师上计算机课。记者 韩胜利 摄

  教育改革之变 学校硬件设施升级

  让老师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教得好”

  原本生源外流的农村学校、薄弱学校为何会出现学生回流现象?

  银川市教育局副局长袁辉介绍,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,银川市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,不断缩小城乡、校际间的硬件设施、教学管理、师资队伍等差距。

  硬件设施建设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,教室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场所。近几年,银川市加强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的硬件设施建设,打造智慧教室、科学实验室等,促进学生快乐学习、健康成长。

  袁辉说,以前,银川市的一些薄弱学校管理落后,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,通过建立集团化办学,选派强校管理团队进入薄弱学校。根据学校、学生实际情况,探索出适合薄弱学校的发展模式,因地制宜把强校优秀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,推广到薄弱学校,缩小学校间教育教学差距。

  银川市建立全市优质学校以点带面帮扶农村学校工作机制,目前已建立28个城乡学校共同体,城市学校结对帮扶61所农村学校,组织4所市属高中托管5所县级中学,从制度上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。

  为了引导优秀教师“下得去”,年轻教师“留得住”,银川市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,将在薄弱学校或乡村学校任(支)教的工作经历纳入城市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条件,对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给予工作补贴、交通补助等待遇。注重乡村教师专项培养,在全市建立5个乡村名校长、名班主任、名师工作室,优先推荐78名农村教师纳入区、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,进入各类名师工作室学习,辐射带动全市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。

  同时,银川市建立激励机制,为充分调动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,对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在年终考核、评优选先上予以倾斜,凡交流到农村偏远、薄弱学校的教师,享受乡村教师相关待遇;对承担托管帮扶任务的城市学校,每托管1所新建、薄弱或乡村学校给予资金支持。

  “对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,还有一些政策红利。”袁辉介绍,为提高农村学生普通高中升学率,在中考录取时,对享受“指标到校”的银川市三区农村初中学校考生,降低两个分数段(每个分数段10分)参加录取,提高农村学校学生升学机会。从2024年开始,探索设立农村初中学校考生专项招生计划。(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学校供图)(记者 裴艳 李霞霞)

【编辑】:杜爱虹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